• 青少年书法报移动版

    青少年书法报移动版
  • 唐代书论·张怀瓘·书断   书断列传第一: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汲冢书、李斯、萧何、蔡邕、崔援、张芝、张昶、刘德升、师且官、梁鹄、左伯、胡昭、钟繇、钟会、韦诞。 ......查看更多 >>
    唐代书论·虞世南·笔髓论   [叙体] 文字经艺之本,王政之始也。仓颉象山川江海之状,龙蛇鸟兽之迹,而立六书。战国政异俗殊,书文各别,秦患多门,约为八体,后复讹谬,凡五易焉,然并不述用笔之妙。及乎蔡邕、......查看更多 >>
    唐代书论·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予罢秩醴泉,特诣东洛,访金吾长史张公旭,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①宅憩止,己一年矣。众有师张公求笔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师事张公,竟不蒙传授,使知是道也。人或问......查看更多 >>
    唐代书论·徐浩·论书   《周官》内文教国子六书,书之源流,其来尚矣。程邈变隶体,邯郸传楷法,事则朴略,未有功能。厥后钟善真书,张称草圣。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近世萧、永、欧、虞颇传笔势,......查看更多 >>
    唐代书论·孙过庭·书谱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徐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查看更多 >>
    唐·欧阳询·用笔论   有翰林善书大夫言于寮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查看更多 >>
    唐·欧阳询·三十六法   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壽”、“藁”、“畫”、“竇”、“筆”、“麗”、“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查看更多 >>
    唐·欧阳询·传授诀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查看更多 >>
    唐代书论·欧阳询·八诀   丶[点]如高峰之坠石。  乚[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一[横]若千里之阵云。  丨[竖]如万岁之枯藤。  乀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查看更多 >>
    唐代书论·李世民·指意   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知,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所资心副相参用,神气冲和为妙,今比重明轻,用指腕不如锋鋩,......查看更多 >>
    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     一、书以尚道——书法的美学境界   1.图龙写瑞,龙的图腾文明;探赜索奥,道的景仰艺术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龙的图腾,......查看更多 >>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二)      相传唐代大书家欧阳询曾留下真书字体结构法三十六条。 (故宫现在藏有他自己的墨迹梦奠帖)由于它的重要,我不嫌累赘,把它全部写出来,供我们研究中国美学......查看更多 >>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      唐代孙过庭书谱里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查看更多 >>
    成公绥 - 隶书体   皇颉作文,因物构思;观彼鸟迹,遂成文字。灿矣成章,阅之后嗣,存在道德,纪纲万事。俗所传述,实由书纪;时变巧易,古今各异。虫篆既繁,草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规矩有则,用......查看更多 >>
    卫恒 - 四体书势      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查看更多 >>
    赵构 - 翰墨志   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稧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原,详观点画......查看更多 >>
    蔡邕 - 篆势/笔论/九势   篆势  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鹰跱觯鸟震,延颈协翼,......查看更多 >>
    钟繇 - 用笔法      魏钟繇少时,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还与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议用笔法。繇忽见蔡伯喈笔法于韦诞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尽青,因呕血。太......查看更多 >>
    汉字:中华文明的守护者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笔谈】 作者:霍志刚(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中心、文学院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查看更多 >>
    甲骨文植物字的构形思维    作者:陈年福(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 作为中华文明标志之一的汉字,是世界文字体系中唯一一个自诞生后便一直使用到今天而从未中断的文字。为何只有汉字流传......查看更多 >>
294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