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十七帖》想到的经典的魅力
杜牧有一首诗,曰:“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把十年变成一觉,当然是诗人的夸张。事实上,这十年中,诗人经受的坎坷与磨难,仅仅用诗可能是表达不出来的!
十年,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能算是短暂。十年的艺术学习,对于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当然更足珍贵,如果一个学习艺术的人十年都不见长进,其艺如何就值得怀疑了!
但我们的身边,就常常有这样的例子,不仅是初学者,也有卓然成家者,还真的就是“十年如一梦”般的不长进!何以如此呢?
回答是:不学经典。
书法有很多经典,可有些人就是不学,就是爱凑热闹,赶时风。这其中不乏聪明者,援笔临之,颇能仿佛,于是便以为会了,就如同初读《中庸》,记住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些句子,即认为知其然了,而事实呢,从临摹到创作,从学到用,不仅有距离,而且是要用一生来努力追赶的距离,区区形似,区区会临摹,离经典的实际功用还远着呢!
比如王羲之的《十七帖》吧,看上去极容易。记得我初学书法时,家父着我临此,我抓笔就来,没几日便能大概,以之示家父,以为能得到几句表扬,不料却猛遭揶揄,于是不服,重又用心,又遭揶揄。这样反复几次以后,却突然感觉离《十七帖》有点近了,但胆子却又变得小了,也渐渐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如今忽忽二十余年了,家父早已作古,而《十七帖》于我则如杜牧之的这首诗,况味出了“十年一觉”的真正含义!
细心的书家会发现,经典并无多少花里胡哨的噱头,如同做人,有一句话说的最好:“诚实是一种天然无瑕的智慧”,经典也是,她没有那么多“花言巧语”,没有那么多“故弄玄虚”,没有那么多“装腔作势”,没有那么多“忸怩作态”,大方自然,庄正浩荡。
在书法学习中,我一直以为,我们要崇尚经典,而不要崇尚名家,如果这个名家是真正的名家,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名家,那他的作品一定会成为经典的。
也许经典不会让你一夜成名,但经典一定能让你成长,成材!
朋友,如果你真的十年中都无甚长进,那么不妨听我一劝:学经典去,这样肯定会赢得书名的!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法帖--中国书法艺术载体
- 下一篇文章: 沈从文《抽象的抒情》
重磅 | 第九届航天精神书法展组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
“文武双全”的跨界教学 这位体育老师竟把书法课上成爆款 |
潮涌温州——80后书法·美术新锐作品展启幕 |
“书林翰墨传友谊”中日书法交流会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行 |
-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青少年书法报” 或“来源: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青少年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青少年书法报”及/或标有“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青少年书法报记者XXX摄”或“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未注明 “来源:XXX青少年书法报 - 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邮箱:qsnsfb@126.com